漕糧
詞語 | 漕糧 |
---|---|
拼音 | cáo liá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由水路運往京城的糧食。解釋:
(一)、我國封建時代由東南地區漕運京師的稅糧。辛亥革命后改征貨幣,漕糧名存實亡。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田制三》:“ 有明 自漕糧而外,盡數折銀,不特折錢之布帛為銀,而歷代相仍不折之穀米,亦無不為銀矣。”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六:“自 康熙 以后,國大饑,則海運漕糧以賑之。”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盡管你錢債逼得緊,漕糧催得兇,還怕會還不出么!”
(二)、指征收漕糧的官員。
《醒世姻緣傳》第三二回:“小米買到八兩一石,那漕糧還不肯上書乞恩改了折色,把人家孩童兒女都拿了監追。”
釋義:
1.我國封建時代由東南地區漕運京師的稅糧。辛亥革命后改征貨幣,漕糧名存實亡。 2.指征收漕糧的官員。
造句:
1、咸豐朝以后,朝廷在大部分征漕省份實行漕糧折征,一定程度上整頓了漕運秩序。
2、義和團運動對晚清的漕糧運輸產生了重大影響。
相關詞語:
兵精糧足彈盡糧絕飛芻挽糧飛糧挽秣裹糧坐甲積草屯糧赍糧藉寇饋貧之糧糧盡援絕糧多草廣水落歸漕屯糧積草寅吃卯糧寅支卯糧吃糧不管事糠菜半年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兵馬不動,糧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