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旦
詞語 | 五旦 |
---|---|
拼音 | wǔ dàn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古代西域曲調(diào)的五均。(二)、猶言五更。
解釋:
(一)、古代 西域 曲調(diào)的五均。
《隋書·音樂志中》:“就此七調(diào),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調(diào)。以 華 言譯之,旦者則謂‘均’也。其聲亦應(yīng)黃鐘、太簇、林鐘、南呂、姑洗五均。”均,古“韻”字。
(二)、猶言五更。
宋 黃庭堅 《再和寄子瞻聞得湖州》:“相思欲面論,坐起雞五旦。”
釋義:
五旦是旦中之雜色,多初學(xué)旦色者為之,紹興亂彈戲班中有戲諺專說五旦:“出臺一聲‘噫’(扮宮女、太監(jiān),出臺例先喊‘噫’),突頭蜈蚣旗(突頭,指突頭戲,多為扎靠武打短劇,五旦飾手執(zhí)蜈蚣旗的皂甲、龍?zhí)祝萏脕聿患埃☉蜓萃陼r,若無大團園結(jié)尾,例須由五旦拜堂送客,忙于改妝新娘,故有‘來不及’之說)。
相關(guān)詞語:
五里霧挨三頂五捱三頂五拔十得五秉燭待旦拔十失五博覽五車攢三聚五攢三集五旦旦而伐旦夕之間旦夕之危旦種暮成旦暮入地腹載五車毀于一旦禍在旦夕雞鳴戒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