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調
詞語 | 七調 |
---|---|
拼音 | qī dià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樂律高低音域,自黃鐘至中呂,稱七調。《魏書·樂志》:“崔九龍 言於太常卿 祖瑩 曰:‘聲有七聲,調有七調,以今七調,合之七律,起於黃鐘,終於中呂。今古雜曲,隨調舉之,將五百曲。’”《資治通鑒·后周世宗顯德六年》:“昔 黃帝 吹九寸之管,得黃鐘正聲,半之為清聲,倍之為緩聲,三分損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旋相為宮以生七調,為一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調而大備。”后世宮、商、角、羽各有七調,稱四聲二十八調。參閱《宋史·樂志十七》。解釋:
(一)、古樂律高低音域,自黃鐘至中呂,稱七調。
《魏書·樂志》:“ 崔九龍 言於太常卿 祖瑩 曰:‘聲有七聲,調有七調,以今七調,合之七律,起於黃鐘,終於中呂。今古雜曲,隨調舉之,將五百曲。’”《資治通鑒·后周世宗顯德六年》:“昔 黃帝 吹九寸之管,得黃鐘正聲,半之為清聲,倍之為緩聲,三分損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旋相為宮以生七調,為一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調而大備。”后世宮、商、角、羽各有七調,稱四聲二十八調。參閱《宋史·樂志十七》。
釋義:
1.古樂律高低音域,自黃鐘至中呂,稱七調。
相關詞語:
七返丹昂藏七尺步調一致陳詞濫調才高七步陳辭濫調調兵遣將調虎離山調弦品竹鼎鼐調和風調雨順弓調馬服古調不彈古調單彈改曲易調改弦易調改張易調橫七豎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