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物
詞語 | 六物 |
---|---|
拼音 | liù wù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謂歲、時、日、月、星、辰。《左傳·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公曰:‘何謂六物?’對曰:‘歲、時、日、月、星、辰,是謂也。’”(二)、六幣。《周禮·秋官·小行人》:“合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諸侯之好故。”
(三)、釀酒所需之六物。《禮記·月令》:“﹝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齊,麴糵必時,湛熾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監之,毋有差貸。”孔穎達 疏:“兼用六物者,秫稻一,麴糵二,湛熾三,水泉四,陶器五,火齊六也。物,事也,謂作酒之人用此六事作酒。”《呂氏春秋·仲冬》:“兼用六物。”高誘 注:“六物,秫、稻、麴、糵、水、火也。”后亦以指酒。明 許潮《武陵春》雜劇:“今是二月花朝節,正桃花大放之時,不免駕小舟,具六物,往 武陵谿,游翫一遭則箇。”
(四)、佛教之制,比丘(受過具足戒的男僧)必備的衣具有六:一、僧伽黎(大衣),二、郁多羅僧(中衣),三、安陀會(下衣),四、波咀羅(鐵缽、木缽、瓦缽等),五、尼師壇(坐具),六、騷毘羅(漉水囊,用以漉去水中微蟲),是名比丘六物,亦名三衣六物,三衣亦在六物之中,然為六物中之主要者,故特標舉之。
解釋:
(一)、謂歲、時、日、月、星、辰。
《左傳·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公曰:‘何謂六物?’對曰:‘歲、時、日、月、星、辰,是謂也。’”
(二)、六幣。
《周禮·秋官·小行人》:“合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諸侯之好故。”
(三)、釀酒所需之六物。
《禮記·月令》:“﹝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齊,麴糵必時,湛熾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監之,毋有差貸。” 孔穎達 疏:“兼用六物者,秫稻一,麴糵二,湛熾三,水泉四,陶器五,火齊六也。物,事也,謂作酒之人用此六事作酒。”《呂氏春秋·仲冬》:“兼用六物。” 高誘 注:“六物,秫、稻、麴、糵、水、火也。”后亦以指酒。 明 許潮 《武陵春》雜劇:“今是二月花朝節,正桃花大放之時,不免駕小舟,具六物,往 武陵谿 ,游翫一遭則箇。”
(四)、佛教之制,比丘(受過具足戒的男僧)必備的衣具有六:一、僧伽黎(大衣),二、郁多羅僧(中衣),三、安陀會(下衣),四、波咀羅(鐵缽、木缽、瓦缽等),五、尼師壇(坐具),六、騷毘羅(漉水囊,用以漉去水中微蟲),是名比丘六物,亦名三衣六物,三衣亦在六物之中,然為六物中之主要者,故特標舉之。
釋義:
《左傳》記為歲、時、日、月、星、辰;《周禮》記為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六幣;《禮記·月令》記為秫、稻、麴、糵、水、火;佛經記為僧伽梨(大衣)、郁多羅僧(上衣)、安陀會(中衣)、缽、尼師壇(敷布坐臥之具)、飲水所用之漉水囊,我們通常所說的六物指的是僧尼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僧伽梨、郁多羅僧、安陀會、缽、尼師壇、漉水囊六種。
相關詞語:
杯中物愛人利物暗室求物傲睨萬物傲世輕物敖世輕物暴殄天物比物此志別無長物博物洽聞薄物細故比物丑類比物假事比物連類比物屬事杯中之物辨物居方別無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