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哲
詞語 | 十哲 |
---|---|
拼音 | shí zh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指十位或十數位德才出眾者或某一方面突出的名人。(1)指 孔子 的十個弟子: 顏淵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 宰我 、 子貢 、 冉有 、 季路 、 子游 、 子夏 。自 唐 定制,從祀 孔 廟,列侍 孔子 近側。 開元 時, 顏淵 配享,升 曾參 ,后 曾參 配享,升 子張 。后代又增 有若 及 宋 朱熹 ,合稱“十二哲”。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廟碑》:“自四教遠而微言絶,十哲喪而大義乘。”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崇理學》:“ 仁皇 ( 康熙 )夙好 程 朱 ……特命 朱子 配祠十哲之列。”參閱《論語·先進》、《舊唐書·禮儀志四》。(2)指十位名將。 唐 開元 十九年立 太公尚父廟 。 上元 元年,尊 太公 為 武成王 ,以名將十人為十哲: 白起 、 韓信 、 諸葛亮 、 李靖 、 李勣 列侍于左; 張良 、 田穰苴 、 孫武 、 吳起 、 樂毅 列侍于右。參閱《新唐書·禮樂志五》、《唐會要·武成王廟》。(3)指 唐 末十二位詩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敘不遇》:“同時有 許棠 與 喬 ( 張喬 ),及 喻坦之 、 劇燕 、 任濤 、 吳罕 、 張蠙 、 周繇 、 鄭谷 、 李棲遠 、 溫憲 、 李昌符 ,謂之十哲。”(4)指 前秦 名僧 鳩摩羅什 的十大弟子。參閱 唐 神清 《北山錄》卷四。(5)指善飲者十人。 明 袁宏道 《觴政·八之祭》:“今祀 宣父 曰酒圣……十哲曰 鄭文淵 、 徐景山 、 嵇叔夜 、 劉伯倫 、 向子期 、 阮仲容 、 謝幼輿 、 孟萬年 、 周伯仁 、 阮宣子 。”解釋:
(一)、指十位或十數位德才出眾者或某一方面突出的名人。(1)指 孔子 的十個弟子: 顏淵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 宰我 、 子貢 、 冉有 、 季路 、 子游 、 子夏 。自 唐 定制,從祀 孔 廟,列侍 孔子 近側。
開元 時, 顏淵 配享,升 曾參 ,后 曾參 配享,升 子張 。后代又增 有若 及 宋 朱熹 ,合稱“十二哲”。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廟碑》:“自四教遠而微言絶,十哲喪而大義乘。”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崇理學》:“ 仁皇 ( 康熙 )夙好 程 朱 ……特命 朱子 配祠十哲之列。”參閱《論語·先進》、《舊唐書·禮儀志四》。(2)指十位名將。 唐 開元 十九年立 太公尚父廟 。 上元 元年,尊 太公 為 武成王 ,以名將十人為十哲: 白起 、 韓信 、 諸葛亮 、 李靖 、 李勣 列侍于左; 張良 、 田穰苴 、 孫武 、 吳起 、 樂毅 列侍于右。參閱《新唐書·禮樂志五》、《唐會要·武成王廟》。(3)指 唐 末十二位詩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敘不遇》:“同時有 許棠 與 喬 ( 張喬 ),及 喻坦之 、 劇燕 、 任濤 、 吳罕 、 張蠙 、 周繇 、 鄭谷 、 李棲遠 、 溫憲 、 李昌符 ,謂之十哲。”(4)指 前秦 名僧 鳩摩羅什 的十大弟子。參閱 唐 神清 《北山錄》卷四。(5)指善飲者十人。 明 袁宏道 《觴政·八之祭》:“今祀 宣父 曰酒圣……十哲曰 鄭文淵 、 徐景山 、 嵇叔夜 、 劉伯倫 、 向子期 、 阮仲容 、 謝幼輿 、 孟萬年 、 周伯仁 、 阮宣子 。”
釋義:
1.指十位或十數位德才出眾者或某一方面突出的名人。(1)指孔子的十個弟子: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游﹑子夏。自唐定制,從祀孔廟,列侍孔子近側。開元時,顏淵配享,升曾參,后曾參配享,升子張。后代又增有若及宋朱熹,合稱"十二哲"。唐王勃《益州夫子廟碑》:"自四教遠而微言絶,十哲喪而大義乘。"清昭槤《嘯亭雜錄.崇理學》:"仁皇(康熙)夙好程朱……特命朱子配祠十哲之列。"參閱《論語.先進》﹑《舊唐書.禮儀志四》。(2)指十位名將。唐開元十九年立太公尚父廟。上元元年,尊太公為武成王,以名將十人為十哲: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績列侍于左;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列侍于右。參閱《新唐書.禮樂志五》﹑《唐會要.武成王廟》。 2.(3)指唐末十二位詩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敘不遇》:"同時有許棠與喬(張喬),及喻坦之﹑劇燕﹑任濤﹑吳罕﹑張蠙﹑周繇﹑鄭谷﹑李棲遠﹑溫憲﹑李昌符,謂之十哲。"(4)指前秦名僧鳩摩羅什的十大弟子。參閱唐神清《北山錄》卷四。()指善飲者十人。明袁宏道《觴政.八之祭》:"今祀宣父曰酒圣……十哲曰鄭文淵﹑徐景山﹑嵇叔夜﹑劉伯倫﹑向子期﹑阮仲容﹑謝幼輿﹑孟萬年﹑周伯仁﹑阮宣子。"
相關詞語:
拔十得五拔十失五歸十歸一金釵十二九流十家九儒十丐舉十知九九變十化九故十親明哲保身目下十行駑馬十駕駑馬十舍七十二行七老八十軟紅十丈三十而立三十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