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形
詞語 | 示形 |
---|---|
拼音 | shì xí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兵家戰術用語。指行軍布陣表面所顯示的意圖。語出《孫子·計》:“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杜牧 注:“《傳》曰:‘鷙鳥將擊,必藏其形。’如 匈奴 示羸弱於 漢 使之義也…… 韓信 盛兵 臨晉 而渡於 夏陽,此乃示以近形而遠襲敵也。”《通典·兵六》:“示形在彼,而攻於此。解釋:
(一)、古代兵家戰術用語。指行軍布陣表面所顯示的意圖。語出《孫子·計》:“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杜牧 注:“《傳》曰:‘鷙鳥將擊,必藏其形。’如 匈奴 示羸弱於 漢 使之義也…… 韓信 盛兵 臨晉 而渡於 夏陽 ,此乃示以近形而遠襲敵也。”《通典·兵六》:“示形在彼,而攻於此。
春秋 時 越 伐 吳 , 吳子 御於 笠澤 ,夾水而陳。 越 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譟而進。 吳 師分以御之。 越 以三軍潛涉,當 吳 中軍而鼓之。 吳 師大亂,遂敗之。” 清 曾國藩 《羅忠節公神道碑銘》:“公軍渡 湖 漢 而西。至則示形 杭口 而暗進 鼇嶺 。” 劉伯承 《回顧長征》:“這次, 毛主席 又成功地運用了聲東擊西的靈活戰術,示形于 貴陽 之東,造成敵人的過失,我軍得以爭取時機突然西去。”
釋義:
1.古代兵家戰術用語。指行軍布陣表面所顯示的意圖。語出《孫子.計》:"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杜牧注:"《傳》曰:'鷙鳥將擊,必藏其形。'如匈奴示羸弱于漢使之義也……韓信盛兵臨晉而渡于夏陽,此乃示以近形而遠襲敵也。"
相關詞語:
忘形交安民告示案牘勞形彪形大漢不甘示弱避影匿形兵無常形不拘形跡不露形色藏形匿影澄神離形得意忘形遁跡潛形吊形吊影遁形遠世發綜指示放浪形骸吠形吠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