棖闑
詞語 | 棖闑 |
---|---|
拼音 | chéng niè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棖臬”。古代門兩旁的長木和門中間的豎木。(二)、指家門。
解釋:
(一)、亦作“ 棖臬 ”。古代門兩旁的長木和門中間的豎木。
《禮記·玉藻》:“大夫中棖與闑之間。” 清 黃景仁 《大雨宿青山僧寺》詩:“始知此山高,羣峯等棖臬。”
(二)、指家門。
唐 權德輿 《大唐銀青光祿大夫岐國公杜公淮南遺愛碑》:“視闔境如棖闑之內,撫編人有父母之愛。” 元 蔣正子 《山房隨筆》:“ 吉州 羅西林 集近詩刊,一士囊詩及門,一童橫臥棖闑間,良久,喚童起曰:‘將見汝主人,求刊詩。’” 清 錢謙益 《湖廣提刑許府君墓志銘》:“陞 湖廣 副使,備兵 辰 沅 …… 鎮 筸 諸苗以雜處剽棖闑,君禽而薙之。”
釋義:
賈毓杰,男,漢族,1955年3月出生,山西萬榮人,1976年5月參加工作,1982年12月入黨,中央黨校函授本科學歷。現任山西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