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食
詞語 | 口食 |
---|---|
拼音 | kǒu sh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膳食;飯食。(二)、〈方〉口糧。
解釋:
(一)、食物。
《詩·大雅·生民》:“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馬瑞辰 通釋:“就之言求也……以就口食,猶《易·頤》‘自求口實’。”《三國志·吳志·朱然傳》:“寢疾二年,后漸增篤,權晝為減膳,夜為不寐,中使醫藥口食之物,相望於道。”又為飯食;伙食。《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軿湊得一兩銀子在此,也辦不成甚貨,憑你買些菓子船里喫罷。口食之類,是在我們身上。”
(二)、猶口糧。
唐 白居易 《采地黃者》詩:“歲晏無口食,田中采地黃。”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四:“雖不出巡徼,常廩口食。” 柳青 《銅墻鐵壁》第四章:“就算自己揹上口食,軍用鍋支起,沒柴水怎能做飯?”
釋義:
口食,漢語詞匯。拼音:kǒu shí釋義:1、食物。2、猶口糧。
相關詞語:
口頭禪哀梨蒸食礙口識羞聱牙戟口八珍玉食百口莫辯伴食宰相幫虎吃食飽食暖衣飽食終日閉口不言閉口藏舌病從口入并日而食不食馬肝不食周粟不食之地布衣蔬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