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律
詞語 | 鐘律 |
---|---|
拼音 | zhōng lǜ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音律。(二)、原指編鐘十二律,后泛指音律。
解釋:
(一)、音律。
漢 蔡邕 《彈琴賦》:“爰制雅器,協之鐘律。” 宋 蘇轍 《祭范蜀公景仁文》:“顧惟平生,篤志鐘律。” 清 方苞 《書考定<文王世子>后》:“故特徵天下有逸《禮》、古《書》、《毛詩》、《周官》、《爾雅》、天文、圖纖、鐘律、《月令》、史篇文字者,并詣公車,至者以千數。”
(二)、原指編鐘十二律,后泛指音律。
《史記·律書論》:“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十母,十二子,鐘律調自上古。”《三國志·魏志·杜夔傳》:“ 夔 善鐘律,聰思過人,絲竹八音,靡所不能。”
釋義:
1.音律。
相關詞語:
抱令守律晨鐘暮鼓出出律律盜鐘掩耳鼎食鳴鐘鼎食鐘鳴東風入律二缶鐘惑方頭不律黃鐘大呂黃鐘毀棄黃鐘瓦釜黃鐘長棄毀鐘為鐸金科玉律擊鐘陳鼎擊鐘鼎食踐律蹈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