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瘡
詞語 | 毒瘡 |
---|---|
拼音 | dú chuā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皮膚上帶有毒性的腫爛潰瘍病。解釋:
(一)、惡性瘡瘍。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羊哀狗寶》:“吾鄉一小民家,屠一狗,腹中有白石三塊,如栗同胞,破之可千葉,入藥可治毒瘡。”
(二)、特指梅毒。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回:“恰好這幾天 李福 在外面打野鷄,身上弄了些毒瘡,行走不便。”
釋義:
1.惡性瘡瘍。 2.特指梅毒。
造句:
1、耶和華必攻擊你,使你膝上腿上,從腳掌到頭頂,長毒瘡無法醫治。
2、而且可以藥用,具有“潤肺、涼心、消疾、解毒瘡、驅毒、切片貼燙火傷止痛不爛”的功效。
相關詞語:
百孔千瘡赤口毒舌瘡痍滿目毒手尊前毒賦剩斂毒瀧惡霧毒魔狠怪毒蛇猛獸毒手尊拳蜂蠆有毒刮骨去毒割肉補瘡好肉剜瘡何其毒也厚味臘毒互剝痛瘡狼猛蜂毒裂裳衣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