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若
詞語 | 宛若 |
---|---|
拼音 | wǎn ruò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宛如;仿佛那棵榕樹枝葉繁茂,宛若巨大的綠傘解釋:
(一)、仿佛;好象。
晉 無名氏 《晉白紵舞歌詩》:“輕軀徐起何洋洋,高舉兩手白鵠翔。宛若龍轉乍低昂,凝停善睞容儀光。”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長和 兄弟五人,幼孤。 祜 來哭,見 長和 哀容舉止,宛若成人。”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枯松再生》:“ 明皇 遭 祿山 之亂,鑾輿西幸。禁中枯松復生,枝葉蔥蒨,宛若新植者。” 清 徐士鑾 《宋艷·奇異》:“公命取經令讀,一閲如流,宛若素習。” 陶爾夫 《伐木者的旅行》三:“只見一片蔥綠色的密松林,它隨著山坡起伏,宛若大海中的巨浪,一直伸向遠方。”
(二)、 漢 代女子名。
《史記·孝武本紀》:“神君者, 長陵 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見神於先后 宛若 。 宛若 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兄弟妻相謂‘先后’。 宛若 ,字。” 司馬貞 索隱:“﹝先后﹞即今妯娌也……宛音冤。”
(三)、后世用為妯娌的代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霍女》:“妾家雖貧,無作賤媵者,無怪諸宛若鄙不齒數矣!” 清 方苞 《七思·伯姊》:“幸有妹兮為宛若,謂餘生兮將有託。” 王闿運 《帥芳哀詞》:“和于宛若,勤于缶甔。”
釋義:
宛若:wǎn ruò 仿佛;好像的意思
相關詞語:
愛才若渴安之若命安之若素傲睨自若安若泰山昂昂自若昂然自若背若芒刺被寵若驚避之若浼辨若懸河炳若觀火炳若日星不絕若線燦若繁星悵然若失沉痼自若齒若編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