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
詞語 | 阿姨 |
---|---|
拼音 | ā y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方〉∶母親的姊妹繼母晚輩對任何女性長輩的親切稱呼弟走從軍阿姨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照顧孩子的保姆解釋:
(一)、姨母。
晉 王獻之 《東陽帖》:“不知阿姨所患得差否?極令懸惻。” 金 元好問 《姨母隴西君諱日作》詩之一:“竹馬青衫小小郎,阿姨懷袖阿孃香。” 元 楊椿 《西湖竹枝詞》:“早聽當初阿姨語,免教今日悔狂夫。”
(二)、稱妻子的姊妹。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卷上:“自旦至午,歡洽異常,時唯妃女弟 秦國夫人 端坐觀之。曲罷,上戲曰:‘ 阿瞞 樂籍今日幸得供養夫人,請一纏頭。’ 秦國 曰:‘豈有大 唐 天子阿姨無錢用耶?’” 清 洪昇 《長生殿·禊游》:“ 唐天子 !你有了一個貴妃,又添上這幾個阿姨,好不風流也。”
(三)、指母親。多用于姬妾所生之子稱呼其生母。
《南史·齊晉安王子懋傳》:“﹝ 子懋 ﹞年七歲時,母 阮淑媛 嘗病危篤,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甖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 子懋 流涕禮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勝,愿諸佛令華竟齋不萎。’”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姨娘》:“然世俗又稱妾為姨娘,亦有所本…… 子懋 流涕禮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勝,愿諸佛令此花竟夕不萎。’二王皆呼母為姨。葢姨本姬侍之稱,二王所生母皆非正嫡,宮中久呼為姨,故其子之呼母亦同耳。”
(四)、尼姑。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尼》:“《翻譯名義》:比邱尼稱阿姨,亦稱師姨,梵言阿棃姨,此翻尊者圣者。”
(五)、泛稱跟母親年歲差不多的婦女。
冰心 《晚晴集·記一件最難忘的事情》:“媽媽說她和她們紙花廠的工人阿姨們,都是一邊扎著花圈和紙花,一邊流著眼淚。” 袁鷹 《篝火之歌·店門外奔來兩個少先隊員》:“營業員阿姨滿心歡喜:‘你們送來的哪是二分錢!少先隊員的一顆紅心,千噸白玉、萬兩資金也難換!’”
(六)、稱保育員或保姆。
柯巖 《快活的小詩·小紅馬的遭遇》:“阿姨,快帶我們去追吧,阿姨,快帶我們去找吧!”《人民文學》1979年第5期:“我如坐針氈地等了好久,阿姨才把癱瘓了的女主人攙扶出來。”
釋義:
阿是字典中,拼音a是第一個,所以阿姨一詞就出來了。阿姨,簡稱姨,現在泛指如掃地阿姨、做飯阿姨,而通常意思是親屬關系稱謂,指母親的姊姊或妹妹。有些地方姨媽專指母親的姊姊,母親的妹妹則稱阿姨、姨娘或姨姨。古稱從母。不過,“姨”有時是指姨子(大姨子、小姨子);妻子的姐姐稱為大姨,妻子的妹妹又稱為小姨、姨仔。在香港、澳門如果稱呼女性做阿姨可能會引起對方不悅,香港、澳門習慣稱呼女性為小姐、男性為先生。
相關詞語:
阿鼻地獄阿狗阿貓阿姑阿翁阿家阿翁阿嬌金屋阿貓阿狗阿毗地獄阿平絕倒傳神阿堵柴立不阿持正不阿倒持泰阿多口阿師倒持太阿阿黨相為阿其所好阿時趨俗阿諛諂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