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
詞語 | 葉子 |
---|---|
拼音 | yè zi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植物葉片的通稱。植物營養(yǎng)器官之一,斜生于枝莖之上,司同化、呼吸、蒸發(fā)等作用,一般分為葉片、葉柄、托葉三部分〈方〉∶紙牌古時指書頁解釋:
(一)、植物的葉的通稱。
(二)、書頁。我國古書原來皆作卷軸,到 唐 代始有葉子。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唐 人藏書皆作卷軸,其后有葉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備檢用者,卷軸難數(shù)卷舒,故以葉子寫之?!?宋 程大昌 《演繁露·葉子》:“古書皆卷,至 唐 始為葉子,今書冊也?!?馬衡 《中國書籍制度變遷之研究》:“葉子即未經(jīng)黏連之散葉,對卷子而言,便稱葉子?!?/p>
(三)、古代博戲用具。即葉子格。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八:“﹝太傅 張公 ﹞還朝,以文贄 楊公 大年 ,比三日至門下,連值 楊公 與同輩打葉子,門吏不敢通?!?明 楊慎 《六赤打葉子》:“葉子,如今之紙牌酒令。 鄭氏 書目有 南唐 李后主 妃 周氏 編《金葉子格》,此戲今少傳。”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xù)編》卷二引 嚴廷中 《望江南》詞:“ 揚州 好,葉子鬭輸贏?!眳⒁姟?葉子格 ”、“ 葉子戲 ”。
釋義:
葉子是底等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側(cè)邊發(fā)育自植物的莖的葉原基。葉內(nèi)含有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同時植物的蒸騰作用也是通過葉子的氣孔實現(xiàn)的。葉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zhì)感。葉只出現(xiàn)在真正的莖上,即只有維管植物才有葉。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所有高等植物都有葉。相對地,苔蘚植物、藻類、真菌和地衣則沒有葉。在這些扁平體(Thallus)中只能找到與葉相似的結(jié)構(gòu),但只能作為類似物(Analoga)。葉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zhì)感。葉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葉子的邊緣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鋸齒狀。一片完整的樹葉包括以下三個部分:葉片大都寬闊而扁平,適于接受陽光的照射。葉柄支持葉片,并把葉片和莖連接起來。托葉保護幼葉。(有些植物沒有托葉,有些植物的托葉很早就脫落了。)
相關(guān)詞語:
碰釘子矮子看戲愛民如子矮子觀場抱子弄孫不當人子不肖子孫抱枝拾葉鮑子知我冰銷葉散博物君子才子佳人草頭天子倡條冶葉赤子之心粗枝大葉村夫俗子吹葉嚼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