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鹵
詞語 | 斥鹵 |
---|---|
拼音 | chì lǔ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指含有過多的鹽堿成分,不宜耕種的土地。解釋:
(一)、鹽堿地。
《呂氏春秋·樂成》:“ 鄴 有圣令,時為 史公 ,決 漳水 ,灌 鄴 旁,終古斥鹵,生之稻粱。”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遁》:“讓膏壤於陸海,爰躬耕乎斥鹵。”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辨誤三》:“咸薄之地,名為斥鹵。” 清 魏源 《籌河篇中》:“凡 沙河 所經……皆歷年 河 決正溜所衝之地,非沙壓,即斥鹵。”
(二)、指鹽。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作咸》:“四海之中,五服而外,為蔬為穀,皆有寂滅之鄉,而斥鹵則巧生以待。”
釋義:
又稱“舄鹵”、“潟鹵”、“澤鹵”、“斥鹵”。①鹽堿地:水灌斥鹵,使生稻粱|躬耕于斥鹵。②鹽。
造句:
1、斥鹵茫茫草盡枯,灶底無柴空積鹵,借貸無門生計疏,十家村落逃之五。
2、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