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春
詞語 | 打春 |
---|---|
拼音 | dǎ chū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立春(舊時府縣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放在衙門前,立春日用紅綠鞭抽打,因此俗稱立春為打春)。解釋:
(一)、舊時州縣于立春日鞭土牛以祈豐年的習俗。
宋 晁沖之 《立春》詩:“自慚白髮嘲吾老,不上譙門看打春。”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立春》:“立春前一日……置春牛於府前,至日絶早,府僚打春。”
釋義:
打春是立春的俗稱,是春回大地的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立春是漢族傳統節日。在周代,這一天天子親率三公九卿等到東郊迎春,祭祀。唐宋時,有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等,表示勸農春耕和祈求豐收,明清以來,有食青菜、迎土牛、浴蠶種、喝春茶等,具有濃厚的漢族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
造句:
1、主打春亞紡復合布、桃皮絨復合布、花瑤復合布、麂皮絨復合布等。
2、是這么回事,我剛才打春妮的手機,怎么手機會在你老婆晚春手上?
相關詞語:
打邊鼓打死虎暗錘打人八字打開棒打鴛鴦不打自招白雪陽春包打天下抱打不平筆底春風避強打弱插科打諢趁火打劫趁熱打鐵齒牙春色春冰虎尾春風得意春風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