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辰
詞語 | 時辰 |
---|---|
拼音 | shí che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舊時計時的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xiàn)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用地支做名稱,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二)、時間;時候:時辰不早了,快睡吧。
解釋:
(一)、舊時計時的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xiàn)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
宋 蘇軾 《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今來所創(chuàng)置鈐轄司前一閘,雖每遇潮上,閉得一兩時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閘者,自須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閉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晝短夜長,差了三個時辰了。”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半個時辰前,他陪伴天子酣宴。”
(二)、泛指時刻或時間。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一:“沒一箇時辰兒不掛念,沒一箇夜兒不夢見。”《西游記》第四九回:“這等干,只是忒費事,擔(dān)擱了時辰了。”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二三章:“這就叫:不是不報,時辰不到。”
釋義:
時辰,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于現(xiàn)在的兩小時。相傳是根據(jù)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造句:
1、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2、 黎明啊,一天之中最值得紀(jì)念的時節(jié),是覺醒的時辰。那時候,我們的昏沉欲睡的感覺是最少的了;至少可有一小時之久,整日夜昏昏沉沉的官能大都要清醒起來。至少一個月中有一兩天好好看一看這樣覺醒的黎明。梭羅
相關(guān)詞語:
安時處順不合時宜不入時宜不失時機(jī)不識時務(wù)不時之需不違農(nóng)時北辰星拱避跡藏時撥亂濟(jì)時不時之須藏器待時曾幾何時猖獗一時乘時乘勢傳誦一時揣時度力蹉跎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