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
詞語 | 寶塔 |
---|---|
拼音 | bǎo tǎ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塔的美稱。過去佛教徒在塔上裝飾金、銀、琉璃等七種寶物,故名。今泛指塔。解釋:
(一)、佛塔。原為美稱,后泛稱塔。
《法華經·寶塔品》:“爾時 多寳佛 於寶塔中分半座與 釋迦牟尼佛 。” 唐 王維 《為舜闍黎謝御題大通大照和尚塔額表》:“降出天門,升于寶塔。” 清 顧張思 《土風錄》卷四:“本以眾寶裝飾,故稱寶塔,今則瓦磚所成動稱寶塔矣。” 陳毅 《延安寶塔歌》:“ 延安 有寶塔,巍巍高山上。”參見“ 佛塔 ”。
釋義:
佛教建筑物。原為葬佛舍利之所。固有七寶裝飾,故稱寶塔,后為塔的美稱。《法華經。見寶塔品》:“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橫二百五十由旬,從地踴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五千欄楯,龕室千萬,無數幢幡以為嚴飾,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
相關詞語:
愛如珍寶寶刀不老寶馬香車寶山空回寶珠市餅百寶萬貨寶刀未老抱寶懷珍不貪為寶傳經送寶東南之寶奉為至寶懷寶迷邦積沙成塔聚沙成塔臨潼斗寶牛黃狗寶愛者如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