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
詞語 | 對文 |
---|---|
拼音 | duì wé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謂詩文中詞句相對偶。(二)、訓詁學上指意義相反或關聯的詞句相對成文。對文對于辨析詞義和考訂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解釋:
(一)、謂詩文中詞句相對偶。
唐 孔穎達 《尚書正義序》:“古人言誥,惟在達情,雖復時或取象,不必辭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數,經悉對文,斯乃鼓怒浪於平流,震驚飆於靜樹。”
(二)、訓詁學上指意義相反或關聯的詞句相對成文。對文對于辨析詞義和考訂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二》:“《禹貢》云:‘ 彭蠡 既瀦,陽鳥攸居;三江既入, 震澤 底定。’以對文言,則 彭蠡 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 震澤 也。”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逸周書二》“農民”:“‘水性歸下,農民歸利。’案:此本作‘水性歸下,民性歸利’。民性與水性對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歸利’。”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兩字對文而誤解例》:“凡大小、長短、是非、美惡之類,兩字對文,人所易曉也。”
釋義:
"對文"是修辭表達、詞義訓詁中的一個常見方法,但往往界限不明,與其他概念相混,使用缺乏規范·須知,"對文"與同義詞辨析中"對文、散文"的"對文"是同名異實,兩者在含義、對象、功用諸方面都有不同·"對文"只能施用于兩個和兩個以上的復詞與詞組,故不能包括意義相同、相近的兩個單音詞連用的連文·"對文"也不能混同互文·互文者,相對的文詞有互補性,要上下相結合來解釋,所解釋的不是詞義,而是特定語境中的語意,故不能將對文結構中為了避免重復而錯綜使用的同義詞稱為互文·
相關詞語:
百代文宗表面文章博文約禮不立文字不文不武班馬文章半文半白半文不白秉文兼武秉文經武不名一文不直一文才兼文武唱對臺戲成雙作對楚囚對泣從容應對粗通文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