獯鬻
詞語 | 獯鬻 |
---|---|
拼音 | xūn yù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見“葷粥”( Xūnyù)解釋:
(一)、亦作“ 獯粥 ”。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名。
夏商 時稱 獯鬻 , 周 時稱 獫狁 , 秦 漢 稱 匈奴 。《孟子·梁惠王下》:“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 太王 事 獯鬻 , 勾踐 事 吳 。” 趙岐 注:“ 獯鬻 , 北狄 彊者,今 匈奴 也。”《后漢書·南匈奴傳》:“昔 獫狁 獯粥 之敵中國,其所由來尚矣。” 李賢 注:“ 周 曰 獫狁 , 堯 曰 熏粥 , 秦 曰 匈奴 。” 明 汪廷訥 《種玉記·捷報》:“休道是 白登 曾此圍 高帝 , 獯鬻 猶然屈 太王 。”
(二)、泛指北方少數民族。
唐 張說 《高宗天皇大帝室鈞天之舞樂章》:“化懷 獯鬻 ,兵戢 句驪 。” 清 趙翼 《靜觀》詩之十三:“或笑此論迂,謂北有 獯鬻 。”
釋義:
也作“葷粥”。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名:故太王事獯鬻,句踐事吳。
相關詞語:
典妻鬻子販官鬻爵焚琴鬻鶴賣兒鬻女賣官鬻爵買官鬻爵賣官鬻獄賣爵鬻官賣男鬻女賣妻鬻子鬻兒賣女鬻寵擅權鬻雞為鳳鬻良雜苦鬻矛譽楯鬻駑竊價鬻聲釣世賣爵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