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度
詞語 | 軌度 |
---|---|
拼音 | guǐ dù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法度:不循軌度。解釋:
(一)、使之合于軌范法度。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軌度其信,可明徵也。” 楊伯峻 注:“軌度作動詞,納之於軌范也。”
(二)、規范法度。
《呂氏春秋·古樂》:“不用軌度,天下患之。”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恂恂德心,汪汪軌度。” 明 唐順之 《請皇太子受朝疏》:“太子既立,則有臨蒞之位,有朝會之儀,所以萃人心,昭軌度也。” 章炳麟 《說物》:“君子言不過辭,動不過則,謂有軌度,不可逾也。”
(三)、指天體運行的軌道和角度。
《史記·太史公自序》:“比集論其行事,驗于軌度以次,作《天官書》第五。”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二·星變奇驗》:“西人則謂星行有一定之軌度,與人事毫不相涉。以是習西法者,但精測算,而不言占驗。”
釋義:
軌度,拼音guǐ dù,注音ㄍㄨㄟˇ ㄉㄨˋ,釋義使之合于軌范法度。
造句:
1、故詔以三德,崇以四術,用能納諸義方,致之軌度。
2、劉洎大臣,舉措須合軌度,人主暫有不豫,豈得即擬負國?先朝所責,未是不愜。
相關詞語:
暗度陳倉暗度金針不軌之徒不可揆度八纮同軌巴山度嶺閉門卻軌閉門掃軌閉門埽軌超度眾生稱德度功吃穿用度春風一度長才廣度揣時度力大度包容大明法度度日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