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廬
詞語 | 青廬 |
---|---|
拼音 | qīng lú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青布搭成的帳篷,是舉行婚禮的地方。東漢至唐有此風俗。解釋:
(一)、青布搭成的篷帳。古代北方民族舉行婚禮時用。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禮異》:“ 北朝 婚禮,青布幔為屋,在門內(nèi)外,謂之青廬,於此交拜。”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神女》:“公子辭而出,曰:‘明夜七月初九,新月鉤辰,天孫有少女下嫁,吉期也,可備青廬。’”
(二)、借指結(jié)婚。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 卓翁 ,你該曉得, 司馬長卿 名揚四海,如今尚未青廬,假使他能得女公子為他的內(nèi)助,那豈不是天作之合嗎?”
釋義:
青廬是漢語詞語。
相關詞語:
白璧青蠅白發(fā)青衫白飯青芻半青半黃碧海青天白齒青眉白帢青衫白日青天鼻青額腫鼻青臉腫鼻青眼烏鼻青眼腫鼻青眼紫鼻塌唇青鼻塌脣青鼻腫眼青不分青白布襪青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