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相
詞語 | 變相 |
---|---|
拼音 | biàn xià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屬性詞。內容不變,形式和原來不同的(多指壞事):變相剝削。變相貪污。解釋:
(一)、敷演佛經的內容而繪成的具體圖相。一般繪制在石窟、寺院的墻壁上或紙帛上,多用幾幅連續的畫面表現故事的情節,是廣泛傳播教義的佛教通俗藝術。后道教等亦利用此一形式渲染、表述道經及其他內容。
《壇經·行由品》:“擬請供奉 盧珍 畫《楞伽經》變相及 五相 血脈圖,流傳供養。”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石唯庵殘稿》:“斷碑已失前朝字,畫壁猶存變相圖。”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六節:“變的意思是變原樣,依照佛經所說,作成繪畫的形狀,叫做變相。”
(二)、改變原來的模樣。
宋 陶穀 《清異錄·妝飾》:“﹝ 瑩 ﹞尤善梳掠畫眉,日作一樣……有細宅眷而不喜 瑩 者謗之為膠煤變相。”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聲容·修容》:“其實云之變相,‘千萬’二字猶不足以限量之也。” 曹靖華 《飛花集·到赤松林去》:“ 莫斯科 變相了!變得幾乎認不出來了。”
(三)、謂事物的形式改變而內容或本質未變。
老舍 《四世同堂》七六:“自從他作了局長,他的門外老有一個巡警給他守門。這使他感到了安全,而忽略了那個巡警也許是監視著他的,他的家也就是變相的牢獄。”
釋義:
變相,簡稱“變”。佛教畫術語。用繪畫或雕刻所表現的佛經故事。變相一詞同時也在交流電控制中使用。
相關詞語:
安危相易盎盂相擊盎盂相敲岸谷之變拔刀相助白首相知白頭相守白眼相看白衣卿相伴食宰相奔走相告本相畢露變本加厲變古易常變化多端變化莫測變化無常變化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