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帶
詞語 | 腰帶 |
---|---|
拼音 | yāo dài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束腰的帶子;褲帶。(二)、人的下肢和脊椎動物的腹鰭或后肢與脊柱相聯(lián)系的構(gòu)造。人和哺乳動物的腰帶由髂骨、坐骨和恥骨三骨相互愈合成為髖骨,并與骶骨相聯(lián)組成骨盆。
解釋:
(一)、古代官員束在腰間的皮帶,反插或下插垂頭,視官階高下,分別以金、玉、犀、銀、銅、鐵為飾。
《類說》卷三五引 唐 劉存 《事始》:“古有革帶反插垂頭, 秦二世 制名腰帶。 唐高祖 詔令向下插垂頭,取順下之義。”
(二)、謂衣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庾子嵩 長不滿七尺,腰帶十圍。”
釋義:
用來束腰的帶子,褲帶。若是皮革的,俗語也稱皮帶。中國早期的服裝多不用紐扣,只在衣襟處縫上幾根小帶,用以系結(jié),這種小帶的名稱叫“衿”。腰帶是指脊椎動物的后肢與脊柱連接的骨骼,人的腰帶骨包括坐骨,恥骨,髂骨組成。
相關(guān)詞語:
安眉帶眼褒衣博帶布衣韋帶背曲腰躬背曲腰彎不絕如帶不斷如帶楚腰纖細摧眉折腰楚腰蠐領(lǐng)楚腰衛(wèi)鬢帶金佩紫帶礪山河帶牛佩犢低眉折腰點頭哈腰帶減腰圍帶礪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