犛牛
詞語 | 犛牛 |
---|---|
拼音 | máo niú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野牛。形狀毛尾全同牦牛,但比牦牛大。一說即牦牛。《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東北百里,曰 荊山 ……其中多犛牛。”郭璞 注:“旄牛屬也,黑色,出西南徼外也。”《新唐書·吐蕃傳上》:“其宴大賓客,必驅(qū)犛牛使客自射,乃敢饋。”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犛牛》:“犛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狀及毛尾俱同牦牛。牦小而犛大,有重千斤者…… 唐 宋 西徼諸州貢之。”參見“牦牛”。相關(guān)詞語:
風馬牛一牛鳴執(zhí)牛耳搏牛之虻版筑飯牛床下牛斗椎牛饗士充棟汗牛吹牛拍馬喘月吳牛槌牛釃酒椎牛發(fā)冢椎牛歃血帶牛佩犢對牛彈琴多如牛毛對牛鼓簧放牛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