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絲
詞語 | 紅絲 |
---|---|
拼音 | hóng s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牽紅絲娶婦》:“郭元振少時,美風姿,有才藝。宰相張嘉貞欲納為婿。(二)、指眼球因微血管充血而造成的血絲。
(三)、一種名貴的石硯。亦作硯的別名。
解釋:
(一)、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牽紅絲娶婦》:“ 郭元振 少時,美風姿,有才藝。宰相 張嘉貞 欲納為婿。
元振 曰:‘知公門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以倉卒,更待忖之。’ 張 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誰是匹偶,以子風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絲,幔前使子取便牽之,得者為婿。’ 元振 欣然從命。遂牽一紅絲綫,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隨夫貴達也。”又傳說月下老人以赤繩系夫妻之足,雖仇家異域,此繩一系,終不可避。后因以“紅絲”為婚姻或媒妁的代稱。《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自古姻緣皆分定,紅絲豈是有心牽。” 明 王錂 《春蕪記·瞥見》:“這羅帕呵,就倩你做紅絲繫足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兩處紅絲千里繫,一條黑路六人忙。”
(二)、指眼球因微血管充血而造成的血絲。
茅盾 《子夜》:“他們那些失眠的臉上都罩著一層青色,眼珠上是紅絲,有興奮的光彩。” 林建征 《鶯歌海》:“ 老孫頭 經常來去匆忙的在草原上奔跑,眼睛熬滿了紅絲。”
(三)、一種名貴的石硯。亦作硯的別名。
宋 陸游 《秋雨初霽試筆》詩:“墨入紅絲點漆濃,閑將倦筆寫秋容。” 清 姚鼐 《題劉云房少宰<滌硯圖>》詩:“松煤竹管行拋棄,蕉白紅絲塵自封。”
釋義:
典故: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牽紅絲娶婦》:“ 郭元振少時,美風姿,有才藝。
造句:
1、 我看他兩眼佈滿紅絲,必定是為了應付今天的考試,通宵達旦地苦讀。
2、 只要我們善于抓住學生中存在的思想苗頭,紅絲待選,就會使我們的工作變被動為主動。
相關詞語:
哀絲豪竹暗綠稀紅白發紅顏抱布貿絲百紫千紅半絲半縷鞭絲帽影碧鬟紅袖剝繭抽絲姹紫嫣紅齒白唇紅抽絲剝繭唇紅齒白翠消紅減寸絲半粟寸絲不掛裁紅點翠慘綠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