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管
詞語 | 總管 |
---|---|
拼音 | zǒng guǎn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全面管理:校內(nèi)事務一時無人總管。后勤工作由老張總管。(二)、全面管理事務的人。
(三)、舊時富豪人家管理奴仆和各項事務的人。
解釋:
(一)、官名。地方高級軍政長官。
三國 魏 黃初 年間始置都督諸州軍事, 北周 武成 元年(559年)改為總管。 周武帝 以 王謙 為 益州 總管,總管之名始于此。 隋 于各州置總管,重鎮(zhèn)要州置大總管。 唐 初猶然。 北宋 馬步軍都總管或兵馬總管由知府、知州等各級地方長官兼任,掌管路或府、州的兵馬。 遼 金 各總管府的兵馬總管,兵馬都總管, 元 諸路總管府的達魯花赤、都總管或總管,或兼管軍民。
(二)、官名。軍事長官。
隋 及 唐 初有行軍總管、行軍大總管,是出征時的軍隊主帥。 后唐 時 石敬瑭 曾為蕃漢馬步軍都總管,是最高軍事統(tǒng)帥。 宋欽宗 曾設東、南、西、北道都總管,分統(tǒng)四方勤王兵。
(三)、官名。管理專門事務的行政長官。
元 代中央和地方有各種名目的都總管府或總管府,如管理全國工匠的諸色人匠都總管府;管理地區(qū)財賦的 江 淮 等處財賦都總管府;負責守護行宮及皇帝游獵事務的尚供總管府,都設有達魯花赤和總管。 清 代內(nèi)務府設內(nèi)務府總管大臣,掌管宮廷事務,其屬官有行宮總管,專管 熱河 行宮(在今 河北 承德 )事務。又 明 清 宮內(nèi)的宦官首領稱總管太監(jiān),俗呼為總管。
(四)、指總管事務的管家。
茅盾 《子夜》四:“ 曾滄海 在蒼茫的暮色中一見那人頷下有一撮小胡子,便知道是 吳 府總管 費小胡子 費曉生 。”
(五)、全面管理。如:這些事務由他總管。
釋義:
總管是一個漢語詞語,含義頗多,古代官名,為地方高級軍政長官、軍事長官或管理專門事務的行政長官的職稱,或舊時富豪人家管理奴仆或事務的人等。
造句:
1、他自從升為總管后,便趾高氣揚,對往日的同事不屑一顧。
2、嘗入土豪赤塘王總管營,自拔來歸,授百戶。從敗元將賈魯兵,克泗、滁,進萬戶。
相關詞語:
不管不顧北門管鑰北門之管不管一二楚管蠻弦斷管殘沈斷管殘瀋多管閑事繁弦急管鳳簫龍管鳳簫鸞管鳳管鸞笙鳳管鸞簫管鮑分金管鮑之交管城毛穎管見所及管窺筐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