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節
詞語 | 聲節 |
---|---|
拼音 | shēng ji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音聲節奏。(二)、聲勢氣概。
解釋:
(一)、音聲節奏。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然 杜夔 調律,音奏舒雅; 荀勖 改懸,聲節哀急。” 唐 杜甫 《舟中苦熱遣懷奉呈陽中丞通簡臺省諸公》詩:“聲節哀有餘,夫何激衰懦?!?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遠遠在墻外賣涼貨的小販敲著‘冰盞’……叮泠有聲,清圓而瀏亮,那聲節是:‘叮嚓叮嚓,叮叮嚓,嚓嚓叮叮嚓。’”
(二)、聲勢氣概。
《三國演義》第六八回:“ 清河 崔琰 :天性堅剛;虬髯虎目,鐵石心腸;奸邪辟易,聲節顯昂?!?/p>
釋義:
聲節,漢語拼音shēng jié ㄕㄥ ㄐㄧㄝ ˊ,音聲節奏的意思。
相關詞語:
應聲蟲唉聲嘆氣哀聲嘆氣噯聲嘆氣百舌之聲比肩齊聲兵貴先聲屏聲息氣不動聲色不拘小節不露聲色白首一節百囀千聲百口同聲柏舟之節卑躬屈節悲聲載道北鄙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