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俎
詞語 | 樽俎 |
---|---|
拼音 | zūn zǔ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盛酒食的器具,后來常用作宴席的代稱:折沖樽俎。解釋:
(一)、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
《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晉 葛洪 《抱樸子·暢玄》:“越樽俎以代無知之庖,舍繩墨而助傷手之工。”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辭了 法聰 ,別了夫人,把樽俎收拾起。”
(二)、指宴席。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一》:“ 仲尼 聞之曰:‘夫不出於樽俎之間,而知千里之外,其 晏子 之謂也,可謂折衝矣。’” 宋 王安石 《寄郎侍郎》詩:“久愿作公樽俎客,恨無三畝斲蓬蒿!” 陳毅 《滿江紅·送周總理赴日內瓦》詞:“看我公樽俎折強權,期贏獲。”
釋義:
盛酒和裝肉的器具,代指宴席:布筵席,陳樽俎。
造句:
1、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2、惟是滬地樽俎,三度周旋,此番在職,事務尤繁,責任尤重,經過情形,有不得不據實陳明仰求鑒核者。
相關詞語:
代越庖俎刀俎余生移樽就教越俎代庖越俎代皰折沖尊俎折沖樽俎只雞樽酒俎樽折沖尊俎折沖樽酒論文樽前月下樽俎折沖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刀俎刀俎馀生俎上之肉簡墨尊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