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學
詞語 | 樸學 |
---|---|
拼音 | pǔ xu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樸實的學問,后來特指清代的考據學。解釋:
(一)、本指上古樸質之學。后泛指儒家經學。
《漢書·儒林傳·歐陽生》:“ 寬 有俊材,初見 武帝 ,語經學。上曰:‘吾始以《尚書》為樸學,弗好,及聞 寬 説,可觀。’” 唐 杜牧 《崔璪除刑部尚書等制》:“上知自得,不器難名,既擅高文,兼通樸學,掌言綸閣,典貢春闈。” 明 方孝孺 《家兄寄中秋會飲詩因分韻述懷以答》:“我愚更懶惰,樸學愧前修。”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九節:“ 孔子 以后 董仲舒 以前的儒學是 漢 人稱為樸學的原始儒學。”
(二)、指 清 代學者繼承 漢 儒學風而治經的考據訓詁之學。
清 梅曾亮 《<十經齋文集>序》:“人以先生邃於經而工於文,異乎樸學之士。”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四:“ 乾 嘉 鉅卿魁士,相率為形聲訓詁之學,幾乎人肆篆籀,家耽《蒼》《雅》矣。諏經榷史而外,或考尊彝,或訪碑碣,又漸而搜及古專,謂可以印證樸學也。” 姚錫鈞 《論詩絕句》:“放言高論 陳同甫 ,樸學奇才 紀曉嵐 。”參閱 胡適 《清代學者的治學方法》。
(三)、本指古代質樸之學,后泛指儒家經學(主要為漢學中的古文經學派)。
宋 蘇軾 《議學校貢舉狀》:“今議者所欲變改,不過數端……或欲舉 唐 室故事,兼採譽望而罷封彌,或欲罷經生樸學,不用貼墨而考大義。” 宋 陸游 《縱筆》詩之二:“高談對鄰父,村學付癡兒。”
(四)、特指考據訓詁之學。如:乾嘉學派所治的樸學。參見“ 樸學 ”。
釋義:
1.本指古代質樸之學,后泛指儒家經學(主要為漢學中的古文經學派)。 2.特指考據訓詁之學。
造句:
1、乾隆以來多樸學,知人論世之文,易觸時忌,一概不敢從事,移其心力,畢注于經學,畢注于名物訓詁之考訂,所成就亦超出前儒之上。
2、俞樾向以樸學家馳名,而公羊學思想可以說是他治經治學的指導思想。
相關詞語:
飽學之士博學多才博學多聞不學無術抱樸含真博學洽聞不媿下學不愧下學不學無識才疏學淺蟲魚之學才學兼優長材茂學村學究語道山學海斗酒學士獨學寡聞篤實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