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鶻
詞語 | 兔鶻 |
---|---|
拼音 | tù hú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契丹、女真人稱束帶為兔鶻。亦稱吐鶻。(二)、一種局部羽毛帶赫色的白鷹。
解釋:
(一)、 契丹 、 女真 人稱束帶為兔鶻。亦稱吐鶻。
《宋史·輿服志六》:“上項帶(指透碾云龍玉帶和連珠環玉束帶),國言謂之‘兔鶻’,皆其故主 完顏守緒 常服之物也。” 宋 洪皓 《松漠紀聞·補遺》:“ 契丹 重骨咄犀…… 天祚 以此作兔鶻。”
(二)、一種局部羽毛帶赫色的白鷹。
《紅樓夢》第二六回:“這臉上是前日打圍,在 鐵網山 叫兔鶻梢了一翅膀。”
釋義:
1.契丹﹑女真人稱束帶為兔鶻。亦稱吐鶻。 2.一種局部羽毛帶赫色的白鷹。
相關詞語:
白兔赤烏東兔西烏動如脫兔待兔守株得兔忘蹄東門逐兔龜毛兔角狐死兔泣狐兔之悲鶻侖吞棗鶻入鴉群獲兔烹狗見兔放鷹見兔顧犬狡兔三窟驚猿脫兔狡兔三穴狼奔兔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