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
詞語 | 同源 |
---|---|
拼音 | tóng yuá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指水流同一源頭。(二)、指事物的來源相同。
解釋:
(一)、指水流同一源頭。
《文選·左思<魏都賦>》:“墱流十二,同源異口,畜為屯云,泄為行雨。” 李周翰 注:“同源,同 漳水 ;異口,分渠口各別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湘水》:“ 湘 灕 同源,分為二水,南為 灕水 ,北則 湘川 。”
(二)、謂事物的來源相同。
《后漢書·延篤傳》:“夫人二致同源,總率百行。”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然則利交同源,派流則異。”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一》:“我想,人猿同源的學說,大約可以毫無疑義了。” 王力 《同源字論》一:“同字未必同源。”
釋義:
在生物學種系發生理論中,若兩個或多個結構具有相同的祖先,則稱它們同源(Homology)。
造句:
1、霜雪雨露本同源,春夏秋冬各分散。絲絲春雨連成線,階柳庭花點點沾。滴滴代表我思念,海角天涯看的見。在這春雨紛飛的日子里,謹祝您平平安安萬事如意!
2、海峽兩岸同宗同源一家親人盼團圓,眾志成城攻堅克難中華子孫譜新篇,群策群力智慧勤勞共建和睦美好的家園。國際人類團結日,愿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都幸福。
相關詞語:
拔本塞源本同末異標同伐異不敢茍同不同凡響不同流俗不約而同八纮同軌白藋同心白首同歸百口同聲比眾不同本末源流本同末離畢力同心不謀而同不謀同辭不期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