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巴
詞語 | 干巴 |
---|---|
拼音 | gān bā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因脫水而收縮變硬大豆莢兒都曬干巴了皮膚因缺脂肪而顯得皺縮,不光滑皺縮起來或被皺縮起來人老了,皮膚就干巴了解釋:
(一)、干硬的餅狀食物。
《西游記》第十三回:“那 伯欽 另設一處,鋪排些沒鹽沒醬的老虎肉……點剁鹿肉、乾巴,滿盤滿碗的陪著 三藏 吃齋。”
(二)、因失去水分而收縮。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六:“太陽燥熱……苞米的紅纓一半干巴了。” 楊朔 《桃樹園》:“ 石老海 病的有年數了,半身不遂,兩條腿瘦得就象那干巴樹枝,癱在炕上不能動彈。”
(三)、指語言文字枯燥單調。
茹志鵑 《新當選的團支書》:“寫完后自己看看又覺得太生硬,太干巴,于是撕掉重新再來。” 黃宗英 《大雁情》:“我實在不會寫文章,挺生動的事兒,讓我一寫就干巴了。”
釋義:
干巴,指因脫水而收縮變硬;形容人的胖瘦。語出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六:“太陽燥熱……苞米的紅纓一半干巴了。”
造句:
1、看,現在的冬天,干巴巴的冷,風和雪卻沒有了規律。雪不知道到哪里開小差這樣的天氣人們還一直叫冷棉衣,棉褲,羽絨服,帽子,圍脖,包著晚上還鋪電熱毯要灌上熱水袋本來就不冷還不讓寒冷靠近。
2、爺爺光著脊背,黑瘦的身子劃滿了干巴巴的肉道道,像古樹身上的年輪,肋骨突出的地方有幾點老人才有的黑斑。
相關詞語:
巴高望上巴前算后巴三覽四巴山蜀水巴山夜雨巴頭探腦蔽日干云巴巴急急巴巴劫劫巴巴結結巴高枝兒巴人下里巴三攬四巴山度嶺巴山越嶺繃巴吊拷不干不凈唇干口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