寢廟
詞語 | 寢廟 |
---|---|
拼音 | qǐn miào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古代宗廟的正殿稱廟,后殿稱寢,合稱寢廟。《詩·小雅·巧言》:“奕奕寢廟,君子作之。”《禮記·月令》:“寢廟畢備。”鄭玄 注:“凡廟,前曰廟,后曰寢。”孔穎達(dá) 疏:“廟是接神之處,其處尊,故在前,寢,衣冠所藏之處,對(duì)廟為卑,故在后。但廟制有東西廂,有序墻,寢制唯室而已。故《釋宮》云‘室有東西廂曰廟,無東西廂有室曰寢’是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先帝園陵寢廟,羣臣莫習(xí)。”章炳麟《訄書·訂文》:“五世之廟,可以觀怪,禹 之鑄鼎而為離鬽,屈原 之觀 楚 寢廟而作《天問》。”(二)、住宅和宗廟。有時(shí)亦泛指住宅。《詩·大雅·崧高》:“有俶其城,寢廟既成。”孔穎達(dá) 疏:“寢,人所處,廟神亦有寢,但此宜揔據(jù)人神,不應(yīng)獨(dú)言廟事,故以為人寢也。”《左傳·襄公四年》:“經(jīng)起九道,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德用不擾。”《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晝伏夜動(dòng),不穴於寢廟,畏人故也。”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春秋左傳》:“經(jīng)言寢廟,多指宗廟言之,此寢廟則指人之寢室言之,寢室為人之所居,故鼠不敢穴。”
解釋:
(一)、古代宗廟的正殿稱廟,后殿稱寢,合稱寢廟。
《詩·小雅·巧言》:“奕奕寢廟,君子作之。”《禮記·月令》:“寢廟畢備。” 鄭玄 注:“凡廟,前曰廟,后曰寢。” 孔穎達(dá) 疏:“廟是接神之處,其處尊,故在前,寢,衣冠所藏之處,對(duì)廟為卑,故在后。但廟制有東西廂,有序墻,寢制唯室而已。故《釋宮》云‘室有東西廂曰廟,無東西廂有室曰寢’是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先帝園陵寢廟,羣臣莫習(xí)。” 章炳麟 《訄書·訂文》:“五世之廟,可以觀怪, 禹 之鑄鼎而為離鬽, 屈原 之觀 楚 寢廟而作《天問》。”
(二)、住宅和宗廟。有時(shí)亦泛指住宅。
《詩·大雅·崧高》:“有俶其城,寢廟既成。” 孔穎達(dá) 疏:“寢,人所處,廟神亦有寢,但此宜揔據(jù)人神,不應(yīng)獨(dú)言廟事,故以為人寢也。”《左傳·襄公四年》:“經(jīng)起九道,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德用不擾。”《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晝伏夜動(dòng),不穴於寢廟,畏人故也。” 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春秋左傳》:“經(jīng)言寢廟,多指宗廟言之,此寢廟則指人之寢室言之,寢室為人之所居,故鼠不敢穴。”
釋義:
寢廟,讀音qǐn miào,漢語詞語,指古代宗廟的正殿稱廟,后殿稱寢,合稱寢廟。出自明 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jié)寰袁公(袁可立)神道碑》。
相關(guān)詞語:
按甲寢兵抱火寢薪抱表寢繩不遷之廟不知寢食廢寢忘食廢寢忘餐高枕安寢決勝廟堂禁攻寢兵寢不安席寢苫枕塊寢食不安寢不成寐寢不聊寐寢關(guān)曝纊寢皮食肉寢丘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