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戴
詞語 | 訪戴 |
---|---|
拼音 | fǎng dà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 居 山陰,夜大雪……忽憶 戴安道。時 戴 在 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 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后因稱訪友為“訪戴”。解釋:
(一)、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 居 山陰 ,夜大雪……忽憶 戴安道 。時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 王 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 戴 。’”后因稱訪友為“訪戴”。
唐 皇甫冉 《劉方平西齋對雪》詩:“自然堪訪 戴 ,無復《四愁》詩。” 清 秋瑾 《齊天樂·雪》詞:“ 謝 家嬌女,正笑倚欄干,欲拈麗句。訪 戴 舟迴,襟懷多半為伊阻。”
釋義: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戴逵)。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相關詞語:
不共戴天不同戴天乘車戴笠串親訪友戴笠乘車戴盆望天戴天履地戴頭識臉戴圓履方戴月披星戴罪立功戴發含齒戴發含牙戴高帽兒戴高帽子戴雞佩豚戴笠故交戴眉含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