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
詞語 | 檄文 |
---|---|
拼音 | xí wé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用于曉諭、征召、聲討等的文書,特指聲討敵人或叛逆的文書。解釋:
(一)、古代文書、文告的一種。
《漢書·朱博傳》:“閤下書佐入, 博 口占檄文。”《北史·孫搴傳》:“會 神武 西征,登 風(fēng)陵 ,命中外府司馬 李義深 、相府城局 李士略 共作檄文,皆辭,請以 搴 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清君側(cè),走檄文,雄兵義旗遮路塵。” 毛澤東 《反對黨八股》:“上面這八條,就是我們申討黨八股的檄文。”參見“ 檄 ”。
釋義:
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曉諭的政府公告或聲討、揭發(fā)罪行等的文書。現(xiàn)在也指戰(zhàn)斗性強(qiáng)的批判,聲討文章。
造句:
1、他奮筆疾書,飛文染翰,頃刻檄文已成。
2、換句話說,如果他去打仗,可以寫一篇震驚天下的討伐檄文,但是敵人看不懂。可以一槍擊中幾公里外敵人眉心,但是不知道怎么給子彈上膛。可以制訂改變戰(zhàn)局的曠世奇謀,但很可能錯(cuò)打盟友。
相關(guān)詞語:
百代文宗表面文章博文約禮不立文字不文不武班馬文章半文半白半文不白秉文兼武秉文經(jīng)武不名一文不直一文才兼文武傳檄而定粗通文墨出文入武大塊文章道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