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耀
詞語 | 震耀 |
---|---|
拼音 | zhèn yà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震曜”。亦作“震燿”。(一)、雷聲震動,電光閃耀。極言其威猛之狀。《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刑罰威獄,使民畏忌,以類其震曜殺戮。”杜預 注:“雷震電曜,天之威也。圣人作刑獄,以象類之。”《漢書·敘傳下》:“靁電皆至,天威震耀,五刑之作,是則是效。”《后漢書·應劭傳》:“夫刑罰威獄,以類天之震燿殺戮也。”(二)、震動,顯耀。《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及 烈祖明皇帝 躬征 吳 蜀,皆所以奮揚赫斯,震耀威武也。”唐 白居易《唐故虢州刺史贈禮部尚書崔公墓志銘》:“由是正氣直聲,震耀朝右。”清 曾國藩《湘鄉縣賓興堂記》:“道德之宏,文章之富,將必有震燿寰區,稱乎今日之武功而又將倍焉蓰焉者。”清 鄒容《革命軍》第二章:“且夫我 中國 固具有囊括宇內,震耀全球,撫視萬國,凌轢五洲之資格者也。”
(三)、震耳耀目。唐 柳宗元《非國語下·伍員》:“以彼庸蔽奇怪之語,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后世之耳目。”
解釋:
(一)、亦作“ 震曜 ”。亦作“ 震燿 ”。
1.雷聲震動,電光閃耀。極言其威猛之狀。《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刑罰威獄,使民畏忌,以類其震曜殺戮。” 杜預 注:“雷震電曜,天之威也。圣人作刑獄,以象類之。”《漢書·敘傳下》:“靁電皆至,天威震耀,五刑之作,是則是效。”《后漢書·應劭傳》:“夫刑罰威獄,以類天之震燿殺戮也。”
(二)、震動,顯耀。
《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及 烈祖明皇帝 躬征 吳 蜀 ,皆所以奮揚赫斯,震耀威武也。”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贈禮部尚書崔公墓志銘》:“由是正氣直聲,震耀朝右。” 清 曾國藩 《湘鄉縣賓興堂記》:“道德之宏,文章之富,將必有震燿寰區,稱乎今日之武功而又將倍焉蓰焉者。” 清 鄒容 《革命軍》第二章:“且夫我 中國 固具有囊括宇內,震耀全球,撫視萬國,凌轢五洲之資格者也。”
(三)、震耳耀目。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下·伍員》:“以彼庸蔽奇怪之語,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后世之耳目。”
釋義:
震耀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zhèn yào,注釋:震動,顯耀。出自《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
相關詞語:
出震繼離沸天震地功高震主光宗耀祖光彩耀目撼天震地驚世震俗龍威虎震名震一時潛光隱耀敲山震虎榮宗耀祖聲威大震天震地駭威震天下醒聵震聾耀武揚威揚威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