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藏
詞語 | 五藏 |
---|---|
拼音 | wǔ zàng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五臧”。即五臟。指心、肝、脾、肺、腎。中醫(yī)謂“五臟”有藏精氣而不瀉的功能,故名。(二)、佛教的五類經(jīng)典。
解釋:
(一)、亦作“ 五臧 ”。即五臟。指心、肝、脾、肺、腎。中醫(yī)謂“五臟”有藏精氣而不瀉的功能,故名。
《素問·五臟別論》:“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寫也。”《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腎,苦主肝,甘主心。”《漢書·王吉傳》“吸新吐故以練臧” 唐 顏師古 注:“臧,五臧也。” 宋 蘇軾 《石菖蒲贊》:“開心補五藏,通九竅,明耳目。”
(二)、佛教的五類經(jīng)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凡圣咸會,賢智畢萃,復集《素呾纜藏》《毘奈耶藏》《阿毘達磨藏》《雜集藏》《禁咒藏》別為五藏。”按,佛教“五藏”尚有其他分類法,而前三類為經(jīng)、律、論三藏則同。參閱《分別功德論》等。
釋義:
中醫(yī)術(shù)語。也稱“五臟”。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的合稱。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中心,精神意識活動也分屬于五藏。
相關(guān)詞語:
五里霧挨三頂五昂藏七尺捱三頂五拔十得五包藏禍心閉口藏舌拔十失五包藏奸心避跡藏時博覽五車藏弓烹狗藏垢納污藏龍臥虎藏怒宿怨藏器待時藏巧于拙藏頭露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