刳剝
詞語 | 刳剝 |
---|---|
拼音 | kū bā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謂剖腹割皮。(二)、指殺戮。
解釋:
(一)、謂剖腹割皮。
《漢書·王莽傳中》:“ 翟義 黨 王孫慶 捕得, 莽 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藏,以竹筳導其脈,知所終始,云可以治病。” 三國 魏 曹植 《神龜賦》:“感白靈之翔翥,卒不免乎豫且。雖見珍於宗廟,罹刳剝之重辜。”
(二)、指殺戮。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六:“因讀 禪月 有懷 王慥 使君詩云:‘刳剝生靈為事業,巧通豪俊做梯媒’令人嘆息,古已如此。”
釋義:
刳剝,漢語詞匯。拼音:kū bāo釋義:1、謂剖腹割皮。2、指殺戮。
相關詞語:
剝床及膚剝膚之痛剝膚及髓剝膚椎髓剝極必復剝極將復剝極則復剝繭抽絲剝皮抽筋抽絲剝繭抽筋剝皮椎膚剝髓椎膚剝體劌心刳肺劌心刳腹互剝痛瘡活剝生吞刳肝瀝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