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蕩
詞語 | 出蕩 |
---|---|
拼音 | chū dà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猶出擊。解釋:
(一)、猶出擊。
《南齊書·東昏侯紀(jì)》:“又虛設(shè)鎧馬齋仗千人,皆張弓拔白,出 東掖門 稱 蔣王 出盪。”《南齊書·崔慧景傳》:“ 慧景 眾情離壞,乃將腹心數(shù)人潛去,欲北渡 江 ,城北諸軍不知,猶為拒戰(zhàn)。城內(nèi)出盪,殺數(shù)百人。”《梁書·陳伯之傳》:“ 伯之 聞叫聲,自率出盪, 元沖 力不能敵,走逃 廬山 。”
釋義:
出蕩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chū dàng,猶出擊。
相關(guān)詞語:
愛如己出拔萃出群半路出家抱甕出灌悖入悖出別出機杼別出心裁不出所料拔群出萃拔叢出類拔萃出類鼻端出火鼻頭出火閉門不出別出手眼別出新裁別出新意變態(tài)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