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
詞語 | 午日 |
---|---|
拼音 | wǔ r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端午,即農歷五月初五日。(二)、干支逢午的日子。
(三)、中午。
解釋:
(一)、端午,即農歷五月初五日。
晉 周處 《風土記》:“午日烹鶩,又以菰葉裹粽黍,以象陰陽相包裹未分也。” 宋 梅堯臣 有《午日》詩。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宜忌》:“午日冰和土粉曬乾,擦小兒熱疿。”
(二)、干支逢午的日子。
《后漢書·陳寵傳》“猶用 漢 家祖臘” 李賢 注引 漢 應劭 《風俗通》:“ 漢 家火行盛於午,故以午日為祖也。” 宋 曾慥 《類說·燕北雜記·午日大喊》:“番兵每遇午日,如不逢兵,亦須排陣望西大喊七聲,言午是番家大王之日。”
(三)、中午。
唐 張籍 《江南行》:“ 長干 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懸江口。”
釋義:
1.端午,即農歷五月初五日。 2.干支逢午的日子。 3.中午。
相關詞語:
愛日惜力暗無天日白虹貫日白日見鬼白日升天白日衣繡白日做夢百花生日飽食終日倍日并行蔽日干云并日而食撥云見日補天浴日不見天日不可終日不日不月白日飛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