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石
詞語 | 刻石 |
---|---|
拼音 | kè sh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在石上雕刻。《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 東行郡縣,上 鄒嶧山。立石,與 魯 諸儒生議,刻石頌 秦 德。”唐 白居易《蜀路石婦》詩:“后人高其節,刻石像婦形。”清 龔自珍《說刻石》:“古者刻石之事有九。”李季《菊花石》二:“林家灣 前柳成蔭,柳下住著刻石人。”(二)、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圖畫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圖畫等。《南史·范云傳》:“云 以山上有 秦始皇 刻石,此文三句一韻,人多作兩句讀之,并不得韻。”宋 何薳《春渚紀聞·坡谷前身》:“世傳 山谷道人 前身為女子,所説不一。近見 陳安國 省干 云:山谷 自有刻石,記此事於 涪陵江 石間。”葉圣陶《記金華的兩個巖洞》:“達夫 游記說內洞石壁上‘唐 宋 人的題名石刻很多,我所見到的,以 慶歷 四年的刻石為最古’。”
解釋:
(一)、在石上雕刻。
《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東行郡縣,上 鄒嶧山 。立石,與 魯 諸儒生議,刻石頌 秦 德。” 唐 白居易 《蜀路石婦》詩:“后人高其節,刻石像婦形。” 清 龔自珍 《說刻石》:“古者刻石之事有九。” 李季 《菊花石》二:“ 林家灣 前柳成蔭,柳下住著刻石人。”
(二)、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圖畫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圖畫等。
《南史·范云傳》:“ 云 以山上有 秦始皇 刻石,此文三句一韻,人多作兩句讀之,并不得韻。”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坡谷前身》:“世傳 山谷道人 前身為女子,所説不一。近見 陳安國 省干 云: 山谷 自有刻石,記此事於 涪陵江 石間。” 葉圣陶 《記金華的兩個巖洞》:“ 達夫 游記說內洞石壁上‘ 唐 宋 人的題名石刻很多,我所見到的,以 慶歷 四年的刻石為最古’。”
釋義:
1.在石上雕刻。 2.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圖畫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圖畫等。
造句:
1、聽到你說話,我就立刻石化..
2、然而在秦刻石這一精神目的實現的過程中,同時也創立了一種可以使書法更長久留存的形式,開拓了一個新的藝術天地.
相關詞語:
試金石石尤風安如磐石安如盤石安于盤石搬石砸腳不分玉石穿云裂石春宵一刻餐云臥石觸石決木刺心刻骨丹楹刻桷滴水穿石點石成金電光石火刁鉆刻薄鼎鐺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