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
詞語 | 北都 |
---|---|
拼音 | běi dōu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指今 北京市。明成祖 朱棣 永樂 十九年(公元1421年)由 應(yīng)天(今 江蘇 南京市)遷都 北京,正統(tǒng) 六年正式定都 北京,故 北京 亦稱北都。清 吳偉業(yè)《觀蜀鵑啼劇有感》詩序:“北都覆滅,西土淪亡。”清 顧炎武《贈(zèng)潘節(jié)士檉章》詩:“北都一崩淪,國史遂中絶。”阿英《燈市》:“北都的燈市,起于初八,到十三而盛,十七終止。”解釋:
(一)、指今 北京市 。
明成祖 朱棣 永樂 十九年(公元1421年)由 應(yīng)天 (今 江蘇 南京市 )遷都 北京 , 正統(tǒng) 六年正式定都 北京 ,故 北京 亦稱北都。 清 吳偉業(yè) 《觀蜀鵑啼劇有感》詩序:“北都覆滅,西土淪亡。” 清 顧炎武 《贈(zèng)潘節(jié)士檉章》詩:“北都一崩淪,國史遂中絶。” 阿英 《燈市》:“北都的燈市,起于初八,到十三而盛,十七終止。”
釋義:
1.指今北京市。明成祖朱棣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由應(yīng)天(今江蘇南京市)遷都北京,正統(tǒng)六年正式定都北京,故北京亦稱北都。
相關(guān)詞語:
白首北面北道主人北斗之尊北風(fēng)之戀北宮嬰兒北門南牙北門鎖鑰北面稱臣北叟失馬北轅適楚必不撓北北郭先生北門管鑰北門之管北門之寄北轅適粵北轍南轅北鄙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