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
詞語 | 午時 |
---|---|
拼音 | wǔ sh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舊式計時法指上午十一點鐘到下午一點鐘的時間。解釋:
(一)、古代計時法將一天一夜分為十二時辰,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為午時。亦泛指中午前后。
唐 白居易 《晝寢》詩:“不作午時眠,日長安可度?”《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這一個可著了我一藥箭,只要到午時,他這條命,可就交代了。”
(二)、半夜。
宋 王禹偁 《中秋月》詩:“何處見清輝,登樓正午時。”
釋義:
1.古代計時法將一天一夜分為十二時辰,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為午時。亦泛指中午前后。 2.半夜。
相關詞語:
安時處順不合時宜不入時宜不失時機不識時務不時之需不違農時避跡藏時撥亂濟時不時之須藏器待時曾幾何時猖獗一時乘時乘勢傳誦一時揣時度力蹉跎時日待時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