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稅畝
詞語 | 初稅畝 |
---|---|
拼音 | chū shuì mǔ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的賦稅制度改革。由于井田制遭到破壞,魯國按實際占有土地面積征稅,是征收田賦的開端。解釋:
(一)、古代廢除井田制,按田畝征稅的開始。
《春秋·宣公十五年》:“初稅畝。”《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初者何?始也。稅畝者何?履畝而稅也。” 何休 注:“時 宣公 無恩信於民,民不肯盡力於公田。故履踐案行,擇其善畝穀最好者稅取之。”
釋義:
1.古代廢除井田制,按田畝征稅的開始。
造句:
1、 “初稅畝”的內容,不是如過去論者所認為的公田私田一律取稅,而是局限于私田中的休耕田與非休耕田一律取稅。
2、 魯國實行的“初稅畝”,漢代叫“租賦”,唐朝稱“租庸調”,國民政府時期叫“田賦”;其間,歷朝對稅制多次進行改革。
相關詞語:
初出茅廬初發芙蓉初露鋒芒初寫黃庭初露頭角初生之犢初試鋒芒大夢初醒返我初服復舊如初瓜字初分悔不當初鴻蒙初辟何必當初苛捐雜稅情竇初開輕徭薄稅如夢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