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戴
詞語 | 重戴 |
---|---|
拼音 | zhòng dài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折上巾又加以帽。(二)、既有傘又戴帽。
解釋:
(一)、折上巾又加以帽。
《宋史·輿服志五》:“重戴。 唐 士人多尚之,蓋古大裁帽之遺制,本野夫巖叟之服。以皂羅為之,方而垂簷,紫里,兩紫絲組為纓,垂而結(jié)之頷下。所謂重戴者,蓋折上巾又加以帽焉。 宋 初,御史臺皆重戴,餘官或戴或否?!?/p>
(二)、既有傘又戴帽。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三:“ 唐 至 五代 國初,京師皆不禁打繖。 五代 始命御史服裁帽。本朝 淳化 初,又命公卿皆服之。既有繖,又服帽,故謂之重戴?!?/p>
釋義:
1.折上巾又加以帽。 2.既有傘又戴帽。
相關(guān)詞語:
安土重遷安故重遷安土重舊安土重居百舍重繭卑辭重幣幣重言甘避重就輕不共戴天不知輕重百舍重趼避重逐輕秉節(jié)持重不足輕重不同戴天乘車戴笠重蹈覆轍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