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草
詞語 | 蓍草 |
---|---|
拼音 | shī cǎ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別名“一枝蒿”、“鋸草”。為菊科植物蓍( Achillea alpina L. )的全草。分布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江西等地。苦、辛、微溫,有小毒。活血,祛風,定痛,解毒解釋:
(一)、即蓍。古代用以占卜的草。
唐 劉長卿 《歲日見新歷因寄都官裴郎中》詩:“愁占蓍草終難決,病對椒花倍自憐。” 明 唐寅 《醉扶歸·冬景》詞:“嬾安排錦帳飲羊羔,只思量玉手拈蓍草。”《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 安老爺 ﹞親自上書架子上把《周易》蓍草拏下來,桌子擦得乾凈,佈起位來,必誠必敬,揲了回蓍草卜,卜公子究竟名列第幾。”
(二)、借指占卜。
汪東 《正明夷“法國革命史論”》:“風潮撼蕩之時,出之以云雨反覆之手, 布奔氏 之亡,不待朝日,不俟蓍草而后決也。”
釋義:
1.即蓍。古代用以占卜的草。 2.借指占卜。
造句:
1、外卦,共七種。前五種用龜甲卜卦,后二種用蓍草占卦,封卦爻的意義,要認真加以研究以弄清所有變化。
2、你用龜板、蓍草占卦,沒有不吉利的預兆。
相關詞語:
撥草尋蛇不待蓍龜不棄草昧白草黃云撥草瞻風草草了事草草收兵草創未就草間求活草菅人命草滿囹圄草莽英雄草木皆兵草木俱朽草木知威草廬三顧草率從事草率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