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
詞語 | 遺址 |
---|---|
拼音 | yí zh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人遺留下來的城堡、村落或寺廟等建筑基地古城遺址解釋:
(一)、亦作“ 遺阯 ”。指年久被毀的建筑物所在的地方。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今臺無遺址,溝池已平。” 唐 劉禹錫 《山陽城賦》序:“ 山陽 故城,遺址數雉,四百之運,終於此墟。” 宋 梅堯臣 《和劉原父舍人樂郊詩》:“舊池堙猶窳,遺址巋不平。”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京師 廣安門 內 慈仁寺 ,乃古 雙松寺 遺阯。”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二二章:“ 北磨石岔 一條小溪旁邊,有一座茅棚的遺址。”
釋義:
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遺址是指人類活動的遺跡,屬于考古學概念。遺址的特點表現為不完整的殘存物,具有一定的區域范圍,很多史前遺址、遠古遺址多深埋地表以下。如寶雞北首嶺遺址(距今7100_+140年)、西安半坡遺址(距今6000多年),烽火臺等。
相關詞語:
暴露無遺補過拾遺補闕拾遺不遺余力不遺寸長不遺巨細不遺馀力滄海遺珠策無遺算楚弓遺影除疾遺類殆無孑遺道不拾遺道無拾遺道不掇遺道不舉遺斷簡遺編蠹簡遺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