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失
詞語 | 過失 |
---|---|
拼音 | guò sh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因疏忽而發生的過錯。(二)、刑法上指行為人在犯罪時的一種心理態度。參見〔過失犯罪〕
(三)、民法上指過錯的一種形式。即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的狀態。
解釋:
(一)、因疏忽而犯的錯誤。
《管子·山權數》:“ 晉 有臣不忠於其君,慮殺其主,謂之公過。諸公過之家,毋使得事君,此 晉 之過失也。”《宋書·向靖傳》:“子 植 嗣,多過失,不受母訓,奪爵。” 宋 曾鞏 《太子賓客致仕陳公神道碑銘》:“其治於惡人無所貸,至其過失則無所不容。”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三章:“他繼續大聲地叫喊著,‘我們的過失我們自己擔當。’”
(二)、因疏忽大意而犯罪。
《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 鄭玄 注:“ 鄭司農 云:‘過失猶今律過失殺人,不坐死。’……過失,若舉刃欲斫伐而軼中人者。”《晉書·刑法志》:“不意誤犯,謂之過失。”
釋義:
過失,漢語詞匯。拼音:guò shī是指“應注意的、能注意的,而未注意”,或是無法達到一般合乎理性之人所應達到的謹慎程度。
造句:
1、肯認可過失則錯已改了一半。
2、我認為原諒別人已經認識到的過失是一種美德。
相關詞語:
走過場愛鶴失眾黯然失色白駒過隙百不失一百代過客百無一失北叟失馬閉門思過補過拾遺不過爾爾不失圭撮不失毫厘不失時機八仙過海拔十失五敗績失據閉閣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