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
詞語 | 過年 |
---|---|
拼音 | guò niá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在新年或春節期間進行慶祝等活動。(二)、指過了新年或過了春節:這事不急,等過了年再說。
(三)、時間詞。明年:這孩子過年該上學了。
解釋:
(一)、過了新年。
宋 戴復古 《靈州梅花》詩:“直看過年開未了,醉吟且放老夫狂。”
(二)、歡度新年。
明 馮夢龍 《灑雪堂·嫂嫂還魂》:“如今已是年終歲暮了,身子若在外面,便好尋覓些東西過年。” 張天翼 《包氏父子》:“洋學堂是不過年的,我曉得。” 沈從文 《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一課》:“街口平常這時照例可以聽到賣糕人的聲音,以及各種別的叫賣聲音,今天卻異常清靜,似乎過年一樣。”
(三)、明年。
《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老爺今年中了舉,過年再中了進士,將來要封公拜相的。”
釋義:
過年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為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春節是漢族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農歷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時間立春是在農歷臘月下旬),農歷的正月初一現在定名為春節;節日具體時間最后的確定相信和這個時間對農業勞作影響最小有關。農歷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農歷一年中最后一頓飯),年夜飯以后有熬年夜(守年歲)和發壓歲錢的習俗,表示從農歷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來年的第一天,因此,春節又稱之為過年。
相關詞語:
忘年交走過場哀感中年白駒過隙百代過客百年不遇百年大計百年難遇百年樹人百年偕老百年之柄百年之好百年之后閉門思過摽梅之年補過拾遺不過爾爾不惑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