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子
詞語 | 對子 |
---|---|
拼音 | duì z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對偶的詞句:對對子。(二)、對聯:寫對子。
(三)、成對的或相對的人或物:結成互幫互學的對子。
解釋:
(一)、對偶的詞句;對聯。
《西游記》第十七回:“又見那二門上有一聯對子,寫著:‘靜隱深山無俗慮,幽居仙洞樂天真。’”《紅樓夢》第四八回:“﹝律詩﹞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霆 每天晚上還要到祖父屋里背些古文,偶爾還要臨摹碑帖,對些干澀的聰明對子。”
(二)、供對照或摹仿的范本。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音律》:“所填之詞,凡有不合成律者,他人執而訊之,則曰:‘我用《南西廂》某折作對子,如何得錯!’”
(三)、指相互聯系或對立的成對的人或事物。
唐弢 《“齊放”與“爭鳴”》:“善同惡,是同非,真同假,美同丑,香花同毒草,真理同謬誤,用唯物辯證法分析起來,一個個同樣是對子。”《體育報》1983.5.23:“﹝ 戴麗麗 和 沉劍萍 ﹞各有特點,風格迥異,在雙打中形成能攻能防的堅強對子。”
(四)、喻對手。
《紅樓夢》第十九回:“你一般也遇見對子了。可知一報還一報,不爽不錯的。”
(五)、圍棋術語。對局不讓子的統稱。包括各先一局(分先)、三局中有兩局先(半先)等在內。
釋義:
對子,漢族文學藝術形式。同中國的語言、文字、修辭、思維以及社會觀念有密切關系。對子映射了中國語言文字的特征。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對子,或稱對聯,雅稱楹聯,是一種對偶句。它言簡意深,詞語對仗,平仄協調,是漢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2005年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造句:
1、 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2、 世界上永遠不會改變的愛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無論你是乞丐還是王子,是囚犯還英雄,你看見或看不見,愛都在,不會減去,和自己最不該忽視的愛說一句對不起,只說一句因為以后我會改。
相關詞語:
碰釘子矮子看戲愛民如子矮子觀場抱子弄孫不當人子不肖子孫鮑子知我博物君子才子佳人草頭天子唱對臺戲成雙作對赤子之心楚囚對泣從容應對村夫俗子成雙成對